“工匠精神”大热,木门企业独具“匠心”仍需努力

   2020-07-02 门窗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02日 09时01分46秒

  在如今讲求速度“快”当下,“工匠精神”自从被提及以来便成为了众多木门企业所遵循的精神理念,体现企业不断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追求。但是对于木门企业而言,追求“匠心”并将其转换成可见的优质产品,仍有待进一步实践。

  避免求“量”而导致“质”不稳定

  从OEM(代工生产)向ODM(自主设计生产),木门行业被裹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并获得快速成长。野蛮生长、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木门人享受到了攻城略地、跑马圈地带来的财富增长快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木门企业从销售体系上抢订单数量:快速抢占市场、签约更多的加盟商、开设更多的直营店、全面布局一二三四线城市及乡镇级市场;从制造体系上增加产能,扩建厂房、设备、人员,千方百计提高人均生产效率。在产能重压之下,大多数木门企业一味追求产量最大化,超出了人、设备的负荷。人、设备的生产能力都有一个临界点,过度追求产能,势必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产能极限,不为超限的订单所动,没有几个木门企业能抵制住这样的诱惑。

  “工匠”地位和价值仍有待提升

  在常被视为工匠精神学习对象的日本、德国,人们以成为一个工匠为荣,小孩子以成为一个工匠为梦想。“工匠”二字对他们来说,是一份可以让人快乐的职业:一方面通过制造产品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一方面也得到了国家乃至全社会的尊重,在日本,拥有精湛技艺便可能被赋予“国宝级匠人”,在德国,连泥瓦工、水管工都需要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认定。在中国,父母们都期望孩子“学而优则仕”,国家的教育也以通识教育为正统,对“工人”这个职业一向是看不上眼的,脏、累、工资还不高,从曾经的铁饭碗到无奈的选择,“工人”的社会地位已不能回到国企改制前。只要全社会对于“工匠”职业依然是不重视、不推崇,只要国家任然没有系统的制度提升“工匠”的地位和价值感,就很难形成工匠精神良性生长的环境。

  木门制造业现状艰难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开木门厂吧。”在木门制造做了20多年的何老板,最近正慢慢将资金转移到和朋友合作的酒店项目上,他认为木门制造业越来越艰难了。“现在厂房、人工成本都在涨,社保费用、环保整治费用、工人法律意识的提高等等,都压得我们不堪重负;竞争对手增加、市场疲软,我们不得不也打起了价格战,利润已降至底线。”何老板不是没想过转型升级,但是巨额的投资费用就像一个无底洞,看不到回报的日期。和何老板一样,现在不少木门企业都转战酒店、餐饮,甚至是互联网金融。市面上的热钱无时无刻不在涌动着,真正能坚守在制造业的,除了资金,恐怕最难得的是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自从全国两会提出“工匠精神”以后,不少木门企业将其奉为企业理念,而真正将其落实实践的企业却不多,将“匠心”真正落实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提高重视,还需要整个社会提升“工匠”身份的价值。木门企业只有将“匠心”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才能在发展中站稳脚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