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网|食品工业】近日,《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是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报告》指出,我国居民饮料消费量逐年增加,其中儿童饮用饮料和含糖饮料越来越普遍,含糖饮料消费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含糖饮料消费量十年涨十倍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饮料的生产量和人均消费不断上升。儿童饮用饮料含糖饮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
我国饮料的年产量从1982年开始上升,2016年高达18.345万吨,是2000年的10倍以上。饮料销售量1982年为10亿元,2015年增到16.676亿元。人均消费量2014年为119千克,大约是2003年的10倍,并且还有增长趋势。
走入街边的便利店或超市,各种饮料占据了一大排货架,果汁、碳酸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
“平时带孩子在外面,只要孩子想要喝饮料,还是会买给她喝的,大多数时候买的是果汁和含有奶的饮料。”市民魏女士表示,知道孩子不适合喝碳酸饮料,所以买给孩子喝的饮料都是广告称健康、有营养的。
小文同学今年上高一,家里平时会给他零花钱,渴了就买饮料当水喝。他表示,夏天天气热,每天都会买。
记者走访发现,一瓶450毫升的葡萄汁饮料糖含量为11.3克,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约为27克,一瓶480毫升的茶饮料含糖量为22克。
建议一天不超过25克
“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提出,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量。2016年发布的《终止儿童肥胖》报告中也指出,要实施综合措施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食物的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博士杨晓龙表示,健康的饮食行为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家长和学校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减少含糖饮料消费。
其实,在生活中,充斥着很多隐形的“游离糖”。所谓的游离糖,是指食品生产或烹调过程中加入的白糖、果糖、葡萄糖和乳糖,还包括蜂蜜、果汁、糖浆、水果浓缩物里本身含有的糖。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均衡的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基础。但是,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患龋齿、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杨晓龙建议,家长应该注意控制儿童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均衡饮食。他表示,大量研究认为,糖摄入过多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每天最好把摄入的糖控制在25克。
控制在25克以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喝一瓶含糖饮料摄入的糖就超过25克。除此之外,很多食物,甚至是调味品中也含有糖。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和饮料的糖含量远远超过25克。
健康饮食从小培养
“从儿童时期培养孩子健康饮食行为很重要,家长要尽量少给孩子喝含糖饮料。”杨晓龙说。
据了解,儿童糖摄入量过多,口腔里的细菌会促使糖和食物残渣发酵,形成牙菌斑。碳酸饮料有一定酸度,长期饮用会腐蚀牙齿,增加患龋齿风险。由于含糖饮料能量含量高、饱腹感较差从而增加食欲等原因,经常过量饮用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同时,含糖饮料中的糖可以迅速吸收,过量饮用也可能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含糖饮料的相关政策措施。《报告》中也建议,应该加快营养立法,推动制定相关政策,包括限制含糖饮料广告、促销,在含糖饮料上添加警示标识,对含糖饮料征税等。开展我国儿童含糖饮料及添加糖消费状况的专项调查,遏制我国儿童含糖饮料摄入量的上升趋势,减少含糖饮料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糖吃多了对孩子和成人的健康都没有好处,降低饮食中糖的摄入量是大势所趋。”杨晓龙建议,糖摄入量和饮食总摄入量都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日常要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均衡营养。同时也要做到多运动,控制体重,做到吃动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