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报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舞台剧演出开始融入新的技术元素,其中,舞台3D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它让观众穿梭在天马行空的“艺术空间”中。
(一)
当年在电影院的银幕前被《金刚》的冒险画面震撼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在舞台上演绎? 那些震撼的画面会成为舞台视觉呈现的压力吗?
没错,影片中那只6米(20英尺)高,1.2吨重的通过动画特效呈现的猩猩,被从不缺乏挑战的勇气和魄力的舞台艺术家以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方式,被搬上了舞台。3D影像+艺术装置,碰出舞台新火花。
舞台上巨型“金刚”模型的成功设计与完成,使舞台效果更加震撼。它整体由玻璃纤维构成,外壳是碳化纤维,底座是钢材料制造的,“身体”内部被膨胀的空气充斥,将其立体化,以及布满总长300多米的电线,16个处理器,1500多个连接点。
在表演过程中由舞台后方的3名操控员遥控它45个轴的身体运动,而面部表情由15个工业用途的马达驱动。另外模型自身还带了一个水利能量以及水冷泵,配合表演。
但舞美设计可并不简单,相反,摆在面前的挑战不容小觑。整个故事发生的场景众多,跨越了海洋、岛屿的山峰、城市街道以及帝国大厦的顶楼,团队需要寻找到一个办法将这些场景全部表现出来。
其次,这个模型将舞台顶部的灯光挡住了,而且它需要在舞台上存放,使得剧院传统的威压系统无法使用。
这时候,环绕LED屏的多媒体影像的融入就成为了整个剧还原视觉效果的关键。舞台上使用高8.2米(27英尺)长27.4米(90英尺)的半圆形超薄LED屏幕墙。在剧中角色“导演Carl Denham”和“女演员Ann Darrow”在穿越大海时,海面上那艘可以容纳巨型金刚,并且需要在大海中航行3个月的巨型船,结合剧情演绎的十分生动真实。
配合舞台的自动升降机械所产生的有节奏的运动,呈现船在海上的起伏状态,3D影像展现出地平线、波浪和云彩,来进一步增强真实感和动感。
(二)
还记得前段时间引起广泛关注的德国马戏团利用3D全息影像体验替代真实动物的报道吗?1976年在德国成立的Roncalli马戏团在90年代开始逐步停止动物表演,并希望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式帮助传统的马戏团进行转型。自2018年以来,Roncalli不再展示真实动物,而是改用3D全息影像。
11台投影仪在32米宽和5米深的舞台上展示移动的大象、马、甚至鱼,确保观众360度的可见度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成千上万的游客现在能够享受新潮却不失戏剧性的马戏团体验,通过包罗万象的投影来观赏驰骋的骏马、倒立的大象和于舞台中心徊游的金鱼。
当然,这样的3D舞台还有很多,比如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通过LED视频舞美、地屏投影、纱幕投影以及配合可开合大屏呈现的动态影像相联动的方式展现中国美;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使用多媒体舞美影像,通过40余次场景变幻还原楼兰古城;京剧《狼牙山》借助多媒体与全息影像技术的运用展现狼牙山上的山体山貌,并真实还原战场上的枪声、风声,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视线……
(三)
在当下众多类型的演出中,艺术创作者更愿意尝试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将影像科技与装置艺术融入舞台表演,就像在舞台上拍摄一部电影那样神奇,让“电影空间”的戏剧性故事更加丰富。“跨时空艺术”会因为画面的移动而被“激活”,创造出无限可能的视觉景象。然而在技术普及的同时,本应提升视觉效果的舞台3D技术却逐渐成为一些剧目的宣传噱头。
01 成本差异大
随着消费者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除了各具特色的演出内容与演员阵容外,“技术牌”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剧目的宣传亮点。
目前的舞台剧演出市场对于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3D技术两大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将LED、视频、音效等元素作为表达手法加入到演出之中,从而调动观众视觉、听觉多方位的感官;而多媒体3D技术,则包括3D-Mapping技术、全息投影技术、全景式多媒体等技术的使用。
以舞台剧《新月饭店》中运营的3D-Mapping技术为例,这种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建筑物结构投影,在一个具有明确结构的建筑体的表面进行投影,从而实现拓展舞台建筑的空间可能性。
舞台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多样的视觉体验,但是不同技术之间的成本却有很大差异。通常来说,一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剧目,演出费用是50万-60万元左右,一般不会超过100万元,但若是整场剧目都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起步成本便超过200万元,可能会占到剧目整体预算的一半以上。而《新月饭店》中使用的3D-Mapping技术,一分钟需花费20万-25万元左右,再加上布景费用,整个剧目的制作成本便超过了500万元。
有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多数剧目较难承担多媒体3D技术所花费的费用,所以运用得较少。与此同时,制作费用的投入也是与收入相匹配的,舞台剧的票房决定了使用多媒体3D技术的剧目不会太普遍。
02行业无标准
目前全息投影是十分常见的舞台艺术,有些全息投影出的影像非常逼真,还可以与观众互动,有些则仅是将影像投射在固定的背板上,动态变化很少。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何将目前的舞台剧技术进行区分,行业内的标准十分模糊。较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目前多媒体3D技术在演出中的运用范围并不广泛。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出于成本的考量,二是需要衡量剧目内容本身是否需要与技术结合。因此,一部剧目所运用的舞台技术是噱头与否取决于观众观剧的诉求,有的观众为了剧情而来,可能会对剧目略有失望,而有的观众重视体验,所以反响较好。“其实技术都是双面性,用得不好观众会说是噱头,用得好观众认可,关键还是内容是否需要结合技术展现,技术只是作为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更具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此外,对于加入多媒体3D技术的舞台剧,观众的态度也是贬褒不一。有观众在观看完舞台剧《三体》后表示,选择这部剧目主要是被舞台效果的宣传所吸引,但看完之后却发现与预期不相符。但也有消费者认为,相较于以往的舞台剧演出,多种舞台技术的运用依然是一种全新的突破。
国内舞台技术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体系,但是技术主要是表现剧情的一个手法,有些剧目可能会用灯光效果,也可能会用3D技术或者更科技的方式来表达,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决定的。
03融合不应强求
无论是多媒体技术还是多媒体3D技术,用科技的手法融入到舞台中,舞台的表现力、视觉的冲击力与演出的表达的确会更好,但并非所有的剧目都适合加入技术。如果牵强地把技术运用到舞台上,也会略显多余,所以还是依据剧目的内容和创意所决定。
多媒体3D技术的发展已崭露头角,但多媒体3D技术的升级还是依托于投影技术本身的发展趋势,与整个行业的技术息息相关。未来投影技术可能会更趋精准化、互动化,投影效果能精准地投到每个观众身上,然后根据观众的动态展现不同的效果,使得观众也成为投影的一部分。
写在最后
其实真正高端的技术,是让舞台上的整个效果都很人性化,而非机械化。当观众沉浸在惊艳的演出当中,享受它带来的视觉享受,而不会直接看到它背后科技的复杂程度,或许这才是演艺科技要达到的境界。
责编|刘朝宗
排版|黄丽芳
内容|黄丽芳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数虎图像、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