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鞋网4月16日讯 从改革开放之初民营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到“炒”房、“炒”矿、“炒”大蒜的“始作俑者”,再到企业债务危机的“跑路者”,在去年以来显现的民营企业债务危机中,温州商人的信用似乎再次降至“冰点”。记者追踪采访了解到,与20多年前温州鞋子一度成了假冒伪劣代名词不同,此次“信用口碑”下降背后,是缺失规范的民间借贷过度膨胀。温商信用盛衰再次警示:商人无信不立,借贷无法不正。
信用重创
去年以来,由温州老板“跑路”或自杀导致的企业关闭停产事件共达140多起,企业债务危机成为这个“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的阴霾,并挫伤了温商的信用,企业、银行、中介机构三者之间不信任情绪弥漫。
“信用”二字曾给温商留下过深刻教训。1987年8月8日,在杭州武林门广场,5000多双劣质温州皮鞋被一把大火销毁,这给温商敲响了警钟,开始探索商业诚信建设。经过20多年的卧薪尝胆,温商信用不断攀升。一位温州商人告诉记者,温商信用达到最高峰时,只要凭一张温州人身份证即可拿到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银行贷款。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温州新盈鞋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长康说,现在,温州人自改革开放之初建立起来的民间诚信有顷刻之间被摧毁了的味道,“以前如果哪家企业差几百万元,企业家之间都会互相借,一个电话过去就把钱给你打到卡上,现在谁还敢啊?而且银行、担保公司信贷条件更趋苛刻,连一度活跃的民间借贷也濒临停滞。”
在经营外贸皮鞋生意的温州商人蒋林德看来,温商“信用口碑评级”的下降,使得资金流本来就紧张的企业经营雪上加霜。他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我们出去做生意,不管是海外还是省外,交易方都要求现金结算,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有些时候比出口需求疲软还可怕。”
温州商人的这一说法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商人处似乎也得到了印证。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华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与温商打交道,他认为,相比于那时的言而有信,现在温商让人不敢轻信。
他举例告诉记者,公司此前向温州一家知名制鞋企业出售了几台机器设备,到了约定付钱的时候,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拖欠,6万元钱被拖欠了8个多月,最后还是以锁定机器的强制手段进行收取,“现在我们要求合作的温州企业都用现金交易,否则生意做了也是白做。”
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内部资金流量不足导致债务危机,外部贸易方现金结算的要求,对温州企业形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导致更加严重的资金压力,企业主动被动违约情况增加,又再次加剧了信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熟人经济”过度膨胀
从20世纪80年代起,温州商人开风气之先涌向全国,时至今日,270万家温商企业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温州企业起步之初几乎都离不开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的民间借贷,并一定时期发挥着“金融主渠道”的作用。
在“人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温州,企业“跑路潮”发生后,民间借贷双方之间的诚信关系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