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不容忽视的三大要点 有你没注意到的吗?

   2020-07-17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11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54分29秒

    慧聪LED屏网报道         

  近年来,智能家居在技术和公众接受度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智能家居就是利用网络通信、安全防范、自动控制等技术将家居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等。那么,在行业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什么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打造智慧生活又需要哪些解决方案?

  浪涌防护:保护智能家电的首道关口

  据预测,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396亿元,并有望在2020年前成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在看好市场前景的同时,增强安全系数才是向好发展的根本保障。不过,当前相应的智能安全依然不容可观。

  以浪涌防护为例,雷击产生浪涌会损坏家电。鲜为人知的是,打开或关闭电器开关都会产生电流不稳,对家电造成损伤,尤其是敏感智能家电。有人统计,电子产品的故障有75%是由于瞬变和浪涌造成的。

1

  智能家居

  那么,浪涌究竟会带来什么危害?

  最直接的危害是完全破坏用电设备;另一个累积性的危害是,导致设备的半导体器件性能的衰退,引发设备故障和寿命缩短。其中,智能家电、电脑、手机等精密电器最受影响。

  目前,行业间的协调和标准统一方面还不够成熟,这就要求智能家居系统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安全特性,另外智能家居的安装和布线可能是一次性的,所以系统最好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对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雷击浪涌、电网过电压、静电等能够及时防护。

  另外,智能家居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离不开供电系统。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家居系统的电源接口和信号接口极易受到雷击浪涌、电网电压波动、静电和老化短路、接线错误等过电压及过电流故障侵害,导致系统故障或损坏。总之,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在设计时考虑对其相应接口做充分的保护。

  控制平台+云服务:巨头发力的主场

  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截至今年年底,近200亿个物联网和联网设备在全球被部署,未来四年再增加100亿。预测表明,2020年代智能家居将可能成为联网和物联网设备部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连接数将达到500亿。可见,“物联”是智能家居的核心。

  因此,在整体的家庭网络操作系统下,对相应的硬件和模块下达命令,从而实现家庭电子硬件的检测和控制极其重要。此外,家居系统需要媒介平台进行对外通信,实现内部和外部的通信交流,满足远程控制、检测和信息交换的需求。

  但事实上,目前多数智能家居系统并不能支撑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存储。而云计算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云服务中心,且其产生的数据有云计算中心存储并处理。

  云计算作为巨量的信息处理平台之一,智能功能明显增多,设备响应速度快捷。以ZigBee智能家居为例,现拥有智能电器、智能照明、智能窗帘、影音控制、环境监测等众多功能,且实现了便捷化。每个执行指令的响应速度平均在1-2秒以内,方便快捷。

  正如Windows系统之于PC电脑,安卓系统之于智能手机一样,许多巨头都看到了智能家居系统平台的现实意义以及商业价值。为此,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家电企业都在奋力打造自身的系统平台。

1

  国外方面,三星公司最早推出名为“SmartHome”的智能家居概念,消费者在家中可以将各种设备通过网络相连接,然后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甚至是智能电视来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系统。但现阶段,三星通过Bixby语音助手来提升智能家电使用的便利性,将来还会在智能家电中嵌入自主研发的Tizen操作系统(OS),更好的实现智能家电之间的控制和互联。

  在2014年初CES展会上,LG就推出了HomeChat的智能家居系统,用户可通过“Line”或者“Talk”手机软件可远程操控智能家电。目前,接入了谷歌Assistant和亚马逊的Alexa的LG智能家电数量在7-8款左右,不过这一数量还在继续攀升。

  国内方面,华为早早就开始在智能家居生态方面的布局,目前智能家居生态通过HiLink联接,已经与80多个各牌合作,涉及50多个产品品类,正式推出的产品已达300多款,适配产品数量为AppleHomekit的2.5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