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络病”发挥优势 提升慢性病防治诊疗水平

   2020-07-17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20时11分51秒

    【慧聪网|制药工业】——2019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沈阳举行

    近年来,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们健康的首要问题,并呈现出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迹象。据权威数据显示,随着生活方式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增长趋势预计将至少持续至2030年。慢性病防治,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辽宁省卫健委2018年底发布的最新《辽宁省卫生计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威胁辽宁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死亡人口中83%死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5种主要慢性病。因此,如何提升对慢性病防治认识,对慢病进行有效干预,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发展中重中之重的工作。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曹建波会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为提升辽宁省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防控能力,展示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丰富的慢病诊疗经验和成就。6月16日,由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9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沈阳举行。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曹建波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吕晓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定尹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聪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宫丽鸿教授等省内外多位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领域著名专家莅临大会,交流在络病理论指导下慢性疾病防治的最新成果、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慢病防治新策略。来自全省的五百多名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由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小娟教授主持。

    通络药物在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优势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以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为代表的进程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疾病都可以归为中医络病范畴。

    多年来,中医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在慢病防治工作上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在本次会议主题报告环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宫丽鸿教授以《络病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系统回顾了以中医络病学科创立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经过40年潜心研究,深入挖掘中医络病学精华,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形成“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框架。介绍了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提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研制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一系列创新专利中药,其中,7个通络药物均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国家多项指南、共识、教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宫丽鸿教授做主题报告

    她指出,络病理论提高了在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领域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一系列创新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的发展,形成了理论、临床、新药、教学、产业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中医药创新发展以及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中国方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显效或将全球推广

    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它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基础性疾病密切相关,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酗酒、肥胖、运动缺乏、生活不规律等有关,无论是何种原因都提示存在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国际上普遍认为,颈动脉斑块可以代表全身的大血管表明有血管硬化可能,加重后会并发冠心病和脑血管等疾病发生。

    大会特邀嘉宾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在会上详细介绍了由他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在会上做主题报告

    该研究在全国18个省、35家医院中开展,纳入12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能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且安全有效。研究发现,接受通心络治疗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特别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率。这意味着通心络胶囊不仅能稳定斑块,抑制斑块形成,而且能逆转斑块对血管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该研究相关内容已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这项研究为阻断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找到了新方法,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开辟了新思路,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中药治“心“病——通络药物解决我国心律失常治疗难题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而又极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有研究报道,我国近14亿人口中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者约60万人,其中多数是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对于多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许多医生在选择用药时面对着各种困境,比如难选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不能兼顾、患者依从性差等,非但不能起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引发新的、更加严重的心脏病变。

2019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现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在《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目前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本身的局限性,不能根治且存在心脏或心脏外副作用。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代表性通络药物之一,基础研究已经证实其心脏保护作用不局限于抗心律失常,还可通过增加冠脉血流、保护心肌细胞、平衡支配心脏的神经体系和维持心肌细胞代谢综合发挥作用。我们团队牵头在心衰伴室性早搏患者中开展的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以通过改善冠脉供血提升心脏泵血功能,从而提升运动耐量,同时还有心肌保护作用,对于抗心律失常西药选择有限,而且副作用非常大的现状,参松养心胶囊的出现是非常有价值的补充,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心衰合并室性早搏这类疾病优秀的药物选择之一。

    他同时介绍,参松养心胶囊早在2016年已被纳入《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用于未合并或合并有结构性心脏病的症状性室性早搏患者的药物治疗,2018年更是被写入新版西医《内科学》教科书中心律失常治疗推荐使用。

    芪苈强心为心衰防治开启全新治疗策略

    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阶段,心衰患病率且逐步上升。即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也有大约40%因心衰入院的患者可能在1年内再次入院或死亡。同时,慢性心衰还拥有致残率高、医疗花费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

    此次会议特邀嘉宾之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邹云增教授在《高血压心肌肥厚机制及其干预研究》报告中:在开展的芪苈强心在高血压引起的肥厚型心肌重构导致的心功能降低方面的研究发现,芪苈强心可抑制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

    通过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它可明显抑制高血压晚期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凋亡与自噬,还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使心肌细胞增殖与分裂增加,长期应用可促使从高血压病理性肥厚向生理性肥厚转化,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这一作用是其他西药所没有发现的,为心力衰竭B阶段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理助力糖尿病患者防控并发症

    糖尿病应该是综合治理,不仅是降血糖,应该是血糖、血压、血脂的综合达标。降糖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并发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聪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关于降糖的目标及方法有较大变化,并且第一次完整纳入中医治疗体系,肯定了传统医学治疗糖尿病的价值,纳入符合级别要求的中医药循证证据,津力达颗粒纳入其中,推荐在单独应用二甲*胍疗效不佳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

    中医以人为本,重视人体的整体治疗。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重作用机制的特点。在糖尿病治疗中应注重中西医结合,从西医角度阐明机理,在诊断上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综合协调。中药津力达颗粒可抑制PI3K-Akt-mTOR通路,减少肝脂肪合成,增加脂肪酸氧化。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其在降脂、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潜在优势。

辽宁省络病理论及应用研究突出贡献个人表彰

    十年发展辽沈中医在络病学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中医络病理论在以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共同努力下,经历了40载春秋,围绕络病学研究及通络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推动了临床特色学科建设,显著提高了在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能力和水平,期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加强。

    辽宁省是我国较早开展络病学研究的地区,今年也是辽宁络病专委会成立十周年。大会向十年来为协会发展和络病理论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表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庞雪峰教授、关启刚教授、程颖教授;辽宁中医药学会络病委员会秘书长马宝东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小娟教授、王凤荣教授等专家获得表彰。

    会上,辽宁专委会主任委员吕晓东教授从理清络病理论发展源流、立足络病学科建设根本、搭建络病学术交流平台三个方面,全面详实地总结了辽宁省络病专业委员会十年的工作,回顾了十年来辽宁省络病专委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依托于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协会成功获批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络病重点学科,拉来了学科建设促进学会发展的新篇章。协会坚持传承络病理论发展,强化方向自信、理论自信和临床自信。通过络病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广泛吸引省内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肿瘤等中西医多学科临床专家、科研人员和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加入到学术发展中来。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晓东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此外,在高校教学、中医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辽宁省络病专委会也努力尝试、勇于探索。2006年,在省络病专委会的推动下,辽宁中医药大学率先在我国开设《络病学》课程,12年间有近4000名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而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围绕络病理论在高校中举行的“络病杯”未来好医生竞赛,连续多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举行,累计有五千多学生参与其中,并取得了广泛的好评。通过高校竞赛活动的形式,让大学生对中医络病学产生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络病理论相关知识。为中医络病学发展培养更多人才,推动中医络病学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慧聪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