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森林火灾防范重要注意十大项

   2020-07-17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10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20时23分08秒

    慧聪消防网讯    CFIC2019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现场直击    消防十大品牌榜单揭晓

    森林火灾,除少数雷击等自然火源外,大多数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严格管理各种野外火源。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野外生产用火的管理,森林防火重点期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规定权限经过当地政府或森林防火办事机构的批准,严格遵守“六不烧”规定,即领导不在场不烧;久旱无雨不烧;三级以上风不烧;没开好防火线不烧;没组织好扑火人员不烧;没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

    (2)野外生活用火(包括野外烧水、做饭、烧烤干粮、野味用火)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在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必须的固定生活用火,有专人负责,选择靠近河流、道路等的安全地点,并在靠近草原或森林的一边开好防火线后再用火。用火完毕,必须清理余火,经反复检查,确无复烧可能后才能离去;二是对有组织持有入山证件的临时野外用火人员,也按野外用火规定办理。在防火期(尤其是高火险天气)内,严禁无组织的个人在林区野外用火,违者重罚。

    (3)对野外吸烟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入山人员教育,严格制度,防火期内不准许在林区野外吸烟,违者惩罚,造成火灾事故者,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加强对入山人员的检查,不准携带烟火入山。对在林区内进行生产作业的生产工人,矿山勘测、森调人员,可采取集中吸烟的办法,指定专人负责,选择安全地点,吸烟后将烟头熄灭,并严格检查后方可离去。

    (4)对野外机械火源的管理,主要是控制铁路机车和林内生产作业的拖拉机、汽车喷、漏火的火源。要求在防火期安装有效的火星网、防火罩。铁路机车要严格执行有关防火规章制度,指定清炉地点;铁路沿线坡度大的火险地段,指定专人进行巡护,以防甩瓦着火。

    (5)对上坟烧纸用火的管理,主要是在关键节日,如在清明节组织宣传队进行宣传教育,并在通往坟地的道口增设临时哨卡,检查有无火种;在坟地集中的地方,组织专人看守,防火期内不准上坟烧纸。

    (6)对自然火源的管理,主要是注意天气预报,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高新技术设备,加强雷电探测。在易发生雷暴的季节和雷击区,增加巡护密度,昼夜进行瞭望,防止雷电火蔓延成灾。

    (7)儿童、呆傻人员野外玩火、弄火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家长、教师和监护人的教育,请他们严格对儿童和小学生的管教,严格对呆傻人员的看管,并通过签订保证书确保防火期不在野外弄火。

    (8)对外来旅游人员的管理,主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入山口和通往林区的路口设置醒目的不准野外吸烟、野炊的标语牌,在游人集中景点区、集散处设公共吸烟室,集中吸烟,并告示游人防火期野外吸烟用火的处罚规定。

    (9)对其他如狩猎、射击、爆破、高压线脱落和意外火源,也要严加防范。

    1、森林护我家,防火靠大家。

    2、梅兰松竹,株株棵棵皆为友,倍加爱护;

    3、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4、烤火令你暂时一热,火灾让人永久心寒。

    5、让心灵的火花绽放,让森林的火花熄灭!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森林防火,重在堵源。

    7、无论春夏秋冬,防火在我心中。

    8、全民总动员,防火保安全。

    9、森林防火常年抓,保护森林靠大家。

    10、保护森林,造福子孙。

    11、小小蝼蚁可以蛀毁巍巍长堤,星星之火能够烧掉莽莽林海。

    12、棵棵树木可铸就绿色世界,星星之火可毁掉绿色家园。

    13、草木有意,烈火无情。

    14、北国之春,无火才美;秋色迷人,有火皆愁。

    15、森林需要你的百般呵护,千万别给她“火”热的爱!

    16、人类一把火,森林满眼泪。

    17、“林”近“火”为“焚”,一字足以警醒;“心”至“真”乃“慎”,万勿掉以轻心。

    18、我来栽树,你来乘凉,大家受益;你也防火,我也护林,绿色永存。

    19、愿绿色覆盖大地,让火源远离森林。

    20、星火酿大祸祸及森林,防患须小心心系绿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