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全国己经有公立普通高等学校1000余所,民办高等学校300余所,在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各个学校的招生规模近几年也不断扩大。为了满足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大学校园的各种要素构成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校园的建筑组成、人员构成、服务功能等方面。高校校园的建筑功能多样化,形成了功能完备且又具备自身特点的生活小区;为了适应招生规模增加的需要,各学校纷纷开辟和建设新校区,这使得原本人员复杂的校园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服务行业为满足师生的需要也逐渐渗透到校园中,正是校园的这些变化又给高校校园的火灾事故带来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挑战。
一 高校火灾的特点
由于高校构成的复杂性,导致了高校火灾的复杂性。高校广泛使用了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而许多教室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尖端仪器教学等。许多高校为了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储备了不少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这一切使高校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不断增大,也使发生火灾更加复杂。
(一)自身处置困难
长期以来,大学的消防教育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无论是对大学生、老师关于消防知识的培训,还是消防专项管理人员、消防基础设施的配备,都是一个空白;在校内从事基建、经营、劳务的外来人员,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自救能力培训和教育。他们对火灾的第一反应仅仅是拨打119,发生火险火情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使用身边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去处理,失去扑救的最佳时间,使之蔓延成灾。
(二)火灾后果严重
高校既是培养国家重要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校园的安宁和稳定至关重要。一起不大的星点火灾,在社会上往往不会产生多大涟漪,而发生在高校,就能引起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若是在火灾中出现师生伤亡,其影响、危害就会更大。
(三)人为因素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统计资料表明,放火、违反电器安装使用规定、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玩火、自燃以及自然灾害都是导致高校火灾的可能原因。
二 高校消防安全现状
(一)消防管理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地方消防条例等消防法律、法规虽然对各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但因为火灾的偶发性,高校普遍认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使防火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主要表现在:单位没有健全的消防安全组织,没有建立完善的防火档案,疏于对火灾隐患的自查自纠,消防经费投入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不全,消防部门的监督指导缺乏有效的配合。
(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难度大
消防宣传教育是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