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15年 化工航母终拆分

   2020-07-18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1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7时53分18秒

    慧聪化工网讯:15年前,川化集团与泸天化集团合二为一,组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化工航母”——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如今,这艘“化工航母”被拆分。

    9月8日,记者从四川化工控股集团获悉,该集团已与泸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将其持有的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全部无偿划转给泸州市人民政府。而川化集团也已正式委托给了省能投集团管理。

    当初为什么要合并?现在为何又要拆分?

    2000年

    两大集团首次合体貌合神离

    始建于1956年的川化集团,前身是四川化工厂,1992年被国家认定为“特大型企业”。

    比川化晚3年诞生的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厂,是全国第一个采用西方技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的化工企业,成为业内的重要风向标。

    川内两大化工厂,一北一南“对峙”,各有优势,竞争可想而知。早一步上市的泸天化,一直都想并购川化,这是业内都知晓的“秘密”。

    想归想,实现起来却不容易。彼时,持续多年的化工热并没有消退,卖方市场紧俏,泸天化想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难度不小。所以,两个竞争多年的化工集团,谁都“吃”不下对手。

    2000年,当时的省化工厅牵头组建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省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集团旗下,包括川化集团、泸天化集团、天华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个跨区域的改革尝试,被外界称为“拉郎配”。表面上看,两大化工集团终于实现了合二为一,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当时的化工控股只是一个空壳,川化和泸天化只是向其缴纳管理费,各自财权、人权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两大集团的首次合体,只是貌合神离。

    “当初化工控股成立,只是省内国字号化工企业改革过渡阶段的做法。”在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的记忆中,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将区域内某一个行业的几家公司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航母”、“巨舰”,这种做法在全国各地都比较常见,“国企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善的过程。合,只是改革的探索之一。”

    2006年

    整合省内化工资源动了真格

    2004年,谁也没料到的一件大事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沱江污染事件”给了川化沉重一击,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生产处于停顿状态。当年川化股份年报显示,净利润从2003年的8455万元锐减到2014年的310万元,减少超过8100万元。经此一役,川化集团可谓是“伤筋动骨”。

    对泸天化来说,却无疑成了“吃掉”川化的最好时机。收购事项开始着手,泸天化摩拳擦掌,准备出击。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泸天化的规划发展下去。

    2006年9月,四川省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对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实施改革的决定》,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化发展要求,对化工控股实施战略转型改革。从这一刻起,化工控股集团被重新定义——在省国资委授权范围内行使重大决策、人事任免、投资收益等出资人权力,成为管人、管资产、管运营的现代集团公司。

    对此,媒体当时的解读是:“此次改革旨在整合四川省化工资源,将梳理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实现规划和再投资一体化。”

    所以,除川化集团、泸天化集团外,化工控股集团旗下,又新增了省内数十家与化工关联的企业。简单来说,就是让化工控股集团由虚转实,以前分散在川化集团、泸天化集团的股权及各项决策权,将全部向上集中。

    “这是动了真格的。”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泸天化和川化或多或少有异议,但都不得不考虑全局。因为当时四川已提出,要将化工控股集团打造成百亿级的化工龙头企业,建设成全国大氮肥和化工重要基地。

    2007年开始,川化控股集团被列入四川将着力发展的大集团、大企业名单。2008年8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证监会批准,化工控股集团无偿受让泸天化集团、川化集团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成为泸天化股份和川化股份的直接控股股东。

    按照最初设想,化工控股在受让股权之后,下一步是整体上市。

    2010年

    双双遭遇行业困境市场逆转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开始,化工控股旗下川化股份、泸天化的净利润急转直下,其中川化股份尤其严重。

    从川化股份和泸天化的年度报告可知,行业转冷、天然气供应不足、成本提升等成为由盈转亏的根本原因。

    2007-2008年虽然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自然灾害等原因,川化股份业绩相对平稳。2009年公司表示,“大宗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下滑;天然气供应不足,影响装置高负荷运行。”

    业绩由盈转亏发生在2010年,川化股份坦言主因是面临天然气价格上涨且紧缺的较大困难,使两套合成氨装置大修时间加长,运行负荷低,有效作业时间大幅减少,产量大幅降低。

    同一年,泸天化也表示公司报告期内面临前所未有的恶劣经营局面,主要原材料天然气供应较上一年度更加紧张,装置开工率严重不足;由于后经济危机产能过剩以及去库存化的影响,产品市场持续低迷;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和出厂基准价格大幅上涨。

    吃不饱,过得也不好,两家公司面临相同的困境。有媒体这样描述了化工控股的应对:“2011年,化工控股将川化的用气指标转给泸天化,这引起川化员工的不满。年底的时候有川化领导曾就此事向职工表示,因为2010年两家公司都在亏损,为了避免两家上市公司被同时ST,化工控股决定先保泸天化,把用气指标转给了泸天化,到2012年再全力保川化。”

    2011年和2012年,经营状况仍毫无起色。虽然暂时保壳成功,行业温度却在持续降低,2013年、2014年,两家公司再度亏损。“在困局中,两家公司都尝试过转型,比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但尿素等化肥产品始终是主导,产品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两家公司的业绩自然急剧下降。”盛毅坦言,“从整体看,过去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对于行业变局显得被动,没有拿出有效的对策。”

    经营每况愈下,上市公司高管也明显变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