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制造业强国建设

   2020-07-18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17分14秒

    慧聪涂料网讯:建设制造强国,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中央财政创新支持手段不仅体现在支持“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还体现在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促进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上。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5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中所展现的自信与豪情,如今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征途中正逐步变为现实。“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时速飞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国产大飞机C919在祖国的蓝天上展翅翱翔,华为手机推出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芯片再次领跑全世界……越来越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开始登上世界中心舞台。

    建设制造强国,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央财政近年来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国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

    支持“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

    按照《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我国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要成为制造强国。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国务院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作为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在内的5项重点工程,以期解决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整合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重点支持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等,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首当其冲的是工业强基工程。这项工程旨在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其中的关键是“四基”,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它们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这项工程从“十二五”之初开始推动,2013年至今,累计支持276个项目,总投资423亿元。工业强基工程以技术创新突破“四基”制约,一些“卡脖子”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我国工业基础能力逐步夯实。

    其次,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支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2015年,财政部会同工信部启动智能制造工作。“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持续支持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主要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支持,智能制造所支持项目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率达到70%以上,打造了一批以国产装备、国产软件、国产数控系统为代表的数字化车间,不仅支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动了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创新应用,而且带动了社会投资,探索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智能制造发展模式。

    再其次,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升级,启动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2016年起,财政部、工信部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支持重点领域企业组成联合体覆盖全部工艺流程和供需环节系统集成改造,解决绿色设计能力不强、工艺流程绿色化覆盖率不高、上下游协作不充分等问题。2016年,支持83个项目,总投资205亿元。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一批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机械、电子、食品、纺织、化工、家电等行业树立了绿色制造典型,联合体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最后,加快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重大技术装备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5年,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联合启动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主要由工信部制订有关装备应用指导目录,保险公司为目录内装备定制综合险,装备制造企业投保;中央财政适当补贴保费,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试点工作启动3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支持731个项目,共下达补助资金26.56亿元。

    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

    中央财政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通过专项资金支持装备研发、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推广。

    “以专项资金等形式对重点技术和产业项目进行支持,在我国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不仅促进了重点项目的快速突破,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专项资金支持除了能够切实推进相关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外,对中国制造2025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强烈的政策指导意义:一方面,明确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使企业和整个产业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增强了整个社会对中国制造2025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看来,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央财政责无旁贷。他告诉记者,中央财政创新支持手段不仅体现在支持“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还体现在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促进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上。

    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首先体现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息经济的重要支持,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安全,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地位十分重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发展,是应对网络信息安全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最终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必由之路。

    2013年初,43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布局提案,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为此作出重要批示。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要求,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持续加快投资运营,有力地促进了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发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主要直接投资集成电路行业内各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让“蹒跚起步”的创新型企业“步履矫健”,继而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2016年12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应运而生。在投资方向上,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而不再是“撒胡椒面”。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还以参股方式与地方或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基金合作,投向新兴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

    “在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设立了很多产业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对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赵福昌说,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资金“拨改投”,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推动产业企业发展。同时,为突出投资重点,参股基金投资领域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将有效提升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整体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新动能。

    专家表示,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股权投资方式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并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既实现了引导基金的放大效应,同时也防止了暗箱操作和腐败滋生的可能。

    图说

工业制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