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表面处理网讯:5月8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349号)的规定,工信部正式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予以公告,据统计,第3批特别公示车企共有64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5家,客车及运输类专用车生产企业53家,摩托车企业8家。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根据政策规定,特别公示期从2018年5月4日起,至2020年5月3日止。特别公示期内,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申报。同时,在此期间,被特别公示的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但是,特别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
为了推进落后企业退出管理机制,工信部在2012年7月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2年的特别公示管理(新建企业除外),要求其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其中,“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是指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
根据《通知》,工信部分别在2013年、2015年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名单,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前两批公示名单中,共有45家车企未能在特别公示期内提出申请或通过审查,被执行暂停《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简称《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的处罚。这也就意味着暂停《公告》的企业产品无法上市销售并办理注册登记,企业的生产资质也面临被取消的风险。而此次公布的《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为第3批。
其实,一个月前(4月9日),中机中心官网就已发布了关于拟上报《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的通知,拟将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名单(按合格证上传数量统计)上报工信部。
在拟上报名单中,包括7家整车生产企业、53家客车及运输类专用车生产企业、12家摩托车企业。其中,7家整车生产企业分别为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哈尔滨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中恒天汽车集团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正式公布的第3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清单信息中,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整车企业并未出现,这意味着哈飞和卡威将不受《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名单所限制。
最终上榜的64家车企,在两年公示期内,若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也将面临退市的风险。不过,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手握生产资质、特别是整车生产资质的5家整车车企将成为新造车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据盖世汽车了解,在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第2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公告中,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就曾榜上有名,其最终于2018年被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收入囊中,并将其位于辽宁的生产资质转移至威马温州的自建工厂。在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大门暂闭的情况下,此举一度被业界视为新兴造车企业“曲线”获取资质的方法之一。
附:第3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清单
一、整车生产企业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二、客车及运输类专用车生产企业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
三、摩托车企业
58家整车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造车新势力或盯紧“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