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高档无线话筒应注意的问题

   2020-08-31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130

慧聪音响灯光网报道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无线话筒产品的品质及功能的提升,而业内厂商不断增多,价格日趋下降,推动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爱好及普遍应用。笔者提供目前产品的创新设计及技术要领,以助于判断、选购超值产品。

 (1)外观造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及美学手握式无线话筒的管身必须具有适合手掌握持的尺寸及优美的造型,一般传统的管身都呈竹筒或圆锥形,不但没有美感,也不太适合手掌持握,容易出汗者持握更易滑落。最适合手握的造型是中间比两端细小的双内曲线造型。

 (2)采用先进的隐藏式天线设计早期的无线话筒尾端外接天线,而先进的无线话筒克服了技术上的困难,采用最完美的隐藏式天线设计,且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美观、故障少的优点。

 (3)装配优良的拾音头

 拾音头的品质是决定无线话筒音质优劣的第一关。拾音头有动圈式及电容式2种,动圈式拾音头在音圈特性上有一定的局限,但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是市面上最普遍的机种;电容式话筒技术层次较高,利用极间电容的变化发音,以超薄的镀金振动膜,直接将声音转换成电能信号。高级电容式话筒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展现极为清晰的原音音质,高低频率响应非常宽广平坦,灵敏度非常高,指向性及动态范围大,失真小,体积轻巧耐摔,触摸杂音低,目前广泛使用在录音室、专业舞台、测试仪器等专业器材上。唯一的缺点是需要提供偏压,但因为无线话筒本身有电源,所以电容式拾音头是无线话筒最佳的搭配。

 (4)触摸杂音要低

 手握式无线话筒使用时会因与手掌间产生的磨擦会发出触摸杂音,尤其无线话筒本身具有的灵敏的前置放大器,使这种触摸杂音表现更为严重。一般的无线话筒为降低制造成本,采用简陋的电路,选用廉价拾音头、避震不良的悬挂设计及廉价的管身表面处理,造成音质不清晰,原音劣化。因此品质优良的无线话筒,必须具备极清晰的音质及超低触摸杂音的特性。

 (5)消除声音中断或不稳定

 无线话筒发射的信号受到周围环境的吸引与反射,会导致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陷入死角,使输出的声音中断或不稳定,解决方法是采用自动选信接收系统。一般市面流行的廉价双频道接收机,没有这种自动选信接收功能,只适合短距离的家庭卡拉OK场合使用。专业场所或重视音响品质的使用者,必须选用配备自动选信接收系统的机种,才能满足音质上的要求,获得完美的演出。

 (6)防止待机时产生噪声啸叫

 一般接收机大都具有静音控制功能,当电源打开而没有话筒信号输入或信号强度低于某一信噪比时,静音控制电路会关闭输出电路,防止噪声输出。当话筒信号打开时,接收机立即启动静音电路,让音频电路输出话筒的声音。但话筒电源打开及关闭的瞬间,或无话筒信号时,偶尔会遇到超越静音控制强度的信号干扰,接收机静音电路也会被这些冲击噪声及干扰噪声启动,输出噪声啸叫。为解决这种缺失,高档机中加装了“音响锁定静音电路”,其原理是在话筒的发射信号中加入固定的超音频信号,同时在接收机内部也加装鉴别器,这样,接收机只有在接收到含有这种固定超音频信号的话筒信号时,才能启动输出电路,达到防止其他信号或噪声干扰的功能。

 (7)多频道使用时互不干扰

 传统的无线话筒采用石英锁定固定频率的设计,在需要多频道使用的场合或遇到强信号干扰的情况下,无法任意更换使用的频率,而必须整台换掉。为解决这种缺失,先进的机种采用相位锁定频率合成的方式,在发射与接收机内预存数十个频率,允许使用者任意变换,虽然这种先进的设计成本较高,但彻底解决了上述的缺失。

 (8)避免频率“塞车”或信号干扰

 由于目前VHF200MHz频段的无线话筒使用量太大,造成信号互相干扰及各种电器噪声干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近来专业级无线话筒使用的频率逐渐提升到800MHz的UHF频段,并采用PLL相位锁定电路,预设多个频道并可任意切换,避免其他信号及一般电器噪声的干扰,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由于UHF频段的电路设计较复杂,使用的高频零件也较精密,所以目前价位偏高,生产的厂商也较少,不过UHF机种符合专业品质是最佳的选择,并逐渐成为今后流行的趋势。

 (9)国际品质认证及电信法规检验

 优良的无线话筒产品必须是通过国际品质认证的工厂所制造的,并且还要通过各国电信法规的认证,才能合法销售及使用。消费者只有选择通过认证的产品,品质才有保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