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管们的关系总是很“紧张”;和经销商的关系仍然在“恶化”;存货跌价风险越来越高;财报低级错误越来越多……
你所能想到的所有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几乎都能在我乐家居身上找到。
我乐家居(603326)到底怎么了?
投资者问、经销商问、看完公司财报的专业人士问:这还是两年前刚刚上市的那个我乐家居吗?在公众公司这条路上,“夫妻店”要这样开下去吗?
经销商广州建博会现场维权
7月8日,广州建博会现场传来一则消息,当天数十位我乐家居经销商,身着“我乐家居坑害经销商”字样T恤,从全国各地赶到建博会我乐家居展台前,进行维权。
这些经销商自称是我乐家居第一代经销商。他们大多代理我乐家居数十年,可谓是一路陪伴了我乐家居的成长。
维权原因主要集中在:我乐家居通过“多种方式取消”这些经销商代理权,而未处理好善后补偿等事宜。
根据目前已有的公开报道,所谓“取消”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乐家居出于在部分地区推动经销改直营战略,迫使原有经销商退出;
二是我乐家居为了尽快消化库存,或让原有经销商加速店面扩张,或在已有经销商的区域再另寻新经销商,造成新旧经销商矛盾。
维权经销商方面反映:因为事发突然,我乐家居下的任务重,加上去年以来市场大环境不理想,维权经销商们少的损失几十万,多的甚至上百万。
我乐家居2018年报显示,当期经销商渠道实现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79.12%,可以说经销商渠道仍然是我乐家居的主要销售方式。
但目前,我乐家居和经销商们关系显然已经降至“冰点”。
高管们“批量”离职
如果和经销商关系“恶化”是外部不稳,那么和高管们关系“紧张”就是内部矛盾突出了。
自2018年12月以来,我乐家居高管们出现了“批量”离职的情况。先后有副总经理沈阳、副总经理刘贵生、董事会秘书张华、副总经理张祺辞职。
我乐家居的高管们为什么都干不长?为什么即便给了高薪也留不住?
干过职业经理人的都知道,有的时候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公司治理、公司氛围的问题。
我乐家居被市场定义为典型的“夫妻店”。
上市前,公司创始人缪妍缇直接持有公司86.02%的股份,其丈夫汪春俊担任公司总经理并通过瑞起投资与开盛投资分别控制公司4.88%和4.12%的股份。
也就是说当时缪妍缇与汪春俊夫妇合计控制公司95.02%的股份,绝对的实控人;发行后,缪妍缇与汪春俊合计持股比例降至71.27%,持股比例依旧很大。
上市后,我乐家居两次计划通过股权激励来留住高管们。
一次是2017年刚上市不久,可惜当期业绩没有达到要求,激励计划“流产”;
一次是最近推出的新一版股权激励计划。有意思的是,对比两版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即实控人夫妇持有那么大比例的股份,但是两次都只愿意拿出总股本的1%进行激励。
年报频现低级错误
外部关系没搞好,内部关系也没理顺。直接反应到我乐家居财报上的是——低级错误频现。
笔者对我乐家居2018年报做了一个详细分析,看到:一存货数据矛盾;二低级描述错误;三库存减值风险;四直销战略是否偏差。
存货数据矛盾。
1)根据整体橱柜和全屋定制的存货量,结合2018年末的存货的账面价值,我们可以推导出平均存货成本为:75,964,581.47/(4154+1444)= 13,569.95元,单位存货价值过高。
2)整体橱柜的单位均价为7,856.13元,全屋定制的单位均价为17,999.78元,结合整体橱柜的毛利率37.41%,全屋定制的毛利率37.38%,我们可以通过销售均价,毛利率反推出单位成本,根据单位成本乘以库存量,来与账面上存货金额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与账面上存货金额差异巨大。
推算的存货金额:7,856.13*(1-37.41%)*4154+17,999.78*(1-37.38%)*1444= 36,701,832.28
实际的存货金额:75,964,581.47
差异:39,262,749.19
低级描述错误。
按土地面积计税的是城镇土地使用税,不是消费税;
从价或从租计税的是房产税,不是营业税;
按实际缴纳的流转税的3%计缴不是企业所得税,而是教育费附加;
库存减值风险
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率=(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存货原值)
我乐家居在可比上市公司中,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率明显偏低,结合全屋定制产品均价发生大幅下跌,我们认为存货跌价风险较大。
增店不增量
2018年度,厨柜专卖店增加了87家,涨幅为12%,但是橱柜专卖店单店创收却从2017年度的825,054.02,下滑到2018年度的747,410.03元,降幅为9%。即所谓的开店增量不增质。
而2018年正是我乐家居试图通过取消部分地区经销商资格,变更为直销战略实施的时间点;试问我乐家居强推直销的战略是否合适?
上市两年,我乐家居似乎到了一个关口,这个关口,内涉高管,外涉经销商。作为公众公司,“夫妻”治理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