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化学工业 不能忘记范旭东

   2020-10-04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11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10月04日 10时16分05秒

    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

范旭东

范旭东

    中国人近代工业发展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

    相对于张謇,范旭东可以算是后一辈人;范旭东起步在天津塘沽办久大精盐的时候,张謇已是名满天下的实业家,出任北京政府的工商总长;为中国的工商业制订着法律法规,力图打造一个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法律环境。范旭东开始创业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中国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也是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范旭东是湖南湘阴人,1883年出生,1900年赴日本留学,1908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化学工业系。可能正是这段留学生涯,拓宽了他的眼界,提供了一个跳出中国看中国的视角,使其对中国的积贫积弱有了一个更深切的认识,因此立下了实业救国的痛切决心,放弃了帝大助教的个人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回国创办实业。

    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学化工的范旭东心中有个蓝图,先以平锅制精盐,等盐税减免,盐价降低,再以盐办其他化学工业。

    作为一个初步开始由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转型的社会,中国的化学工业完全没有基础和传统;范旭东的事业,完全是开创性的,也注定了其创业的艰难。这艰难,第一关就体现在招股之难上,范旭东办企业,从起步开始就走股份制之路,从体制上与世界接轨。久大最初拟定的募股目标5万元;募股之路艰难曲折,1915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完成集股4.11万元,多半是好友凑集,1914年12月,久大在塘沽买下13.5亩盐碱地,范旭东开始了其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其时,范既是总经理,也是唯一技师;他的办公桌,又是他的实验台和睡觉的床……就在这艰苦的条件下,1916年4月,久大开始投产,9月份第一批精盐在天津上市,中国数千年盐业由官商垄断的历史,“吃土”盐(外国人讥讽中国盐之粗滥)的历史为之一变。

    在此过程中,范旭东打破了当时募股采用借债方式——即股款要计息,久大章程规定不发官息,有纯利的年度照章分红,并留出一定公积金,久大的事业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健康的制度设计。

    至1925年,久大从一个厂发展至六个厂,年产精盐从3万担发展至50万担,资本从最初的5万元增加至250万元。

    在久大精盐投产后不久,范旭东又投入筹备永利制碱公司。从契机上说,永利也是被时势逼出来的。中国市场,一直是西方列强资本的觊觎,化工市场亦不例外。1917年,当北洋政府拟向英国借款时,英国提出要中国以盐制碱特权为交换条件,当时负责谈判的官员,不愿民族利益被掠夺,称国家已允许国内资本盐制碱特权,随之找到正在办久大的范旭东,让其呈请申办碱厂;当其时正有几个有志于发展中国化工工业的人士陈调甫、王小徐,南下找张謇投资被婉拒,转而找范旭东,与范一拍而合,决定成立永利制碱。

永利碱厂

永利碱厂

    永利碱厂的发展,可以说是历经九死一生;既经历了募股集资的考验——最先决定募股40万元,至1920年,募集到34.6万元;中途经历数次资金链的危机;更有技术和工艺的制约:对于当时的中国,制碱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高端工业,技术被西方掌控,中国国内屡有人投入试验却以失败而终。永利从1917年筹备,历经6年,耗资160余万元,至1924年终于试产,产出的却是红黑相间的红碱。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6年都在投入而没有一分钱产出,范旭东的压力不问自知。而在这种情况下,范旭东抵制住了外国公司高价收购的诱惑。1925年,英国卜内门公司愿以其投入高1倍以上价格收购该企业,但范旭东依然拒绝。支撑范旭东的,是民族信念,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强烈使命感;“永利今日担任着我国民营化工的任务,是成是败,全在于我等本身力量和奋斗结果”;在范旭东心中,永利制碱已不仅仅是工业,成了比其生命更有分量的灵魂!

    在踏过了资本关、技术工艺关、外资利诱关等千难万险后,永利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生产出了雪白纯碱,并获得了当年费城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随之,通过与国外产品的殊死竞争,不仅争得了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志存高远的范旭东,虽然非常高兴,但仍然冷静,“中国基础化工的第一支翅膀出来了……”还有一只翅膀呢?那当然是酸:硫酸与硝酸。

    1934年,永利在南京创立永利铔厂。范也知道,办这个厂就国家全局来说,当然有重大意义;而对永利来说,简直是自讨苦吃,但是心中早许下工业救国,实业救国宏愿的范旭东,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工厂的筹建;经过27个月5次外出考察,终于选定南京对面的厂甸作为厂址;经过26个月的紧张建设,一个技术的先进,规模与水平亚洲一流的化工厂,于1936年12月投产;至此,范旭东的海(海制盐)陆(制碱)空(制氨)化学工业基本完备,范的实业生涯也达到了其巅峰状态。

    

    正当永利工业红红火火,范旭东的化工王国高歌猛进之际,抗战爆发。对于永利碱厂和永利铔厂这样世界领先的化工企业,日本人也垂涎三尺,多次派人与范旭东接洽,想以保全工厂为条件与范合作,但范表现出了凛然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既拒绝悬挂英国旗以自保,又不与日本人合作,最终当然被日本人强占;范旭东毅然带领他的团队西迁入湘入川,并在大后方重起炉灶,在重庆附近建立起永利川厂,自贡模范精盐厂,在大后方建立了一个“新塘沽”,继续为民族工业奔波奋斗;在抗战胜利前夕,提出了一个宏大的工业计划——十厂计划。

    可惜,就在抗战胜利前夕,范旭东病逝,抗战未捷身先死。他的同仁们继续他未竟的事业,久大,永利,却扎扎实实为我国化工工厂打下了基础;特别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还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社”这个科研机构,他为中国化学工业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人才基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当年派出的留学生回国讲课,还发现大陆南北各地的化工企业,许多还是当年“永、久、黄”的骨干精英。

    1952年,资产共计7878亿元的天津久大、永利、南京铔厂等全部完成公私合营,黄海化工研究社被分别并入中科院和重工业部综合工业研究所。范旭初开创的永久黄事业,终于完全融入民族工业的洪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