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居用品为何中式风格寥寥?儿童创意家居设计大赛佳作涌现背后引出话题

   2020-10-20 IP属地 火星新浪资讯sxxjymysxxjymy45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基于法国童书《小王子》灵感而设计的小王子家具系列、源于迪士尼卡通形象“小飞象”而设计的小象书桌……在日前举行的一场儿童创意家居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上,不少参赛作品展现了大学生设计者的创意。

在为年轻人创意迸发感到欣喜之时,牵头组织这一大赛的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刘杰却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问题:此次参赛的144个小组,佳作虽不少,却鲜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式”设计,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不论在如今的儿童家居用品市场上,还是家装风格上,很少有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转化成设计语言的产品。我们的现代设计如何更好地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不少业界专家认为,国内的设计教育界必须做出积极的行动。尤其是高校,必须结合当下文化语境,培养懂传统文化、会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人才。

从传统文化的IP中提取设计语言,路还很长

由大学生参赛、设计的儿童家具作品,为何中式风格的寥寥?按照一些学者的分析,这可能与年轻一代成长的文化环境相关。“如今的95后、00后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看绘本长大的一代。”刘杰感慨,而过去人们的儿时记忆里,童年最美的画卷离不开恬静的夜晚、摇着蒲扇的老人,还有趴在父母膝头听到的精卫填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的故事……何谓正义、勇敢、坚强,以及中国人对家和团圆的理解,都通过这些富有诗意的神话故事,植入一代人的内心,成为一种文化认同。

和父辈相比,在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开放、更多元。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莫娇观察,这一代孩子的书柜中,不仅有中国“四大名著”,他们也时常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所以在设计儿童家具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一些外国童话元素。“中国不乏优秀的童话和神话故事,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这些IP开发起步较晚,如何从中提炼出儿童家居用品的设计语言,仍然还在起步阶段。”莫娇说。

“提倡在儿童家具设计中融合中国元素并非小题大做。”刘杰告诉记者,文化的影响应该无处不在,在儿童家居用品设计中积极开发传统文化IP很重要。

其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IP开发,当下已有不少,且在年轻人中有一众拥趸。近几年来,服装、美妆等领域,国潮、新国货快速崛起。据《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大数据报告》显示,淘宝平台上80后、90后已成传统文化消费的主力。但是,如何让儿童家居用品设计也能够自然融入传统文化,仍然值得探索。

传统文化要“火”起来,必须结合当下语境先“活”起来

和文创领域相比,儿童家具以及家居用品设计要驾驭“中式”风格,是否存在更大的难度?难点可能在哪里?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的分析相对中肯:一方面,提取传统文化基因、融入家具设计,要做好,确实有难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明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设计中需要结合当下的文化语境,否则变成了贴标签式的‘中国风’,反而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以当下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家装风格——“北欧风”为例。实际上,它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中国明式家具的影响与启发。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畅,以制作精湛、素雅端庄著称,经日本传播到欧洲后,影响了此后的现代家具设计。

“影响最为深远的不是外形,而在于明式家具所蕴含的审美与哲学。”魏劭农告诉记者,明式家具注重选用天然木材,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理念与丹麦等国家不谋而合。此后,经过多年发展、演变,北欧形成了有其鲜明特点的兼具简约与奢华的家装风格。

“可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是空口号,我们今天要做的设计,既要满足当下家庭功能需求、形式新颖有趣,又要具有中国元素、返本开新。”在魏劭农看来,人文设计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加强传统文化的溯源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目前已开设与传统文化理论相关的系列选修课,例如中国传统家具制造等,课时一般在36课时至72课时不等。此外,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往贵州等地体验蜡染等实践项目。上海交大设计学院也越来越注重设计史的教育,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上的优秀设计涵养年轻一代。

“创新不是空想来的,只有看到才能想到。”魏劭农强调,只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走进田头乡村、实地体验传统文化,才能更深刻地感悟传统和当下之间的关系。

作者:吴金娇

编辑:顾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