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交流中,吃好应酬饭的妙招

   2020-07-10 IP属地 火星门窗幕墙sxxjymy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0日 13时44分00秒

美食是现代人的享受之一,但是对于部分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负担——

[个案]

1、30出头的罗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饭桌上的应酬成了他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时候一天几个约会。虽然是美食当前,但他却“一点感觉也没有”。

更严重的是,年纪轻轻的他,却得了个“职业病”———脂肪肝。

2、张女士在政府部门专门搞接待,每天繁忙的迎来送往令她不胜其烦。为了防止身体变形,她在餐桌上常常只要一个白饭或几个点心。她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每天呆在家里吃家常便饭。

3、20来岁的小王在一家广告公司当业务员,为了拉到业务,他需要经常与客户吃饭、喝酒。由于工作紧张和食无定时,他得了胃溃疡,最近还因为喝酒过量导致胃出血。

[专家意见]

白领、公务员等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发病率之所以比整个人群平均水平高,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体力消耗又相对较少有关。而过量摄食、吃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又扰乱了正常的代谢,为诱发脂肪肝和肥胖症提供了条件。调查显示,超过10%的白领、公务员患有脂肪肝。

因此,专家告诫,预防脂肪肝最重要的一条必须调整饮食,使三餐正常化,其次切忌酗酒,平日适当的锻炼和控制自己体重的上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苏宜香指出,“应酬饭”的主要弊病是不均衡膳食——鱼蛋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量,而谷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摄入不足,时间长了导致体内饱和脂肪酸升高,一些“富贵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也会随之而至。苏教授同时指出,“应酬饭”上少不了喝酒,而过量饮酒则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还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对照膳食指南拒绝大鱼大肉]

常吃“应酬饭”的人可以对照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1、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

各种各样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没有一种食物能供给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每日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适当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谷类食物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它提供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在各类食物中应当以谷类为主,并需注意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和薯类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水果,而水果中的糖、有机酸及果胶等又比蔬菜丰富。含有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某些癌症等有重要作用。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含钙量高,是天然钙质最好的来源,也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我国居民膳食中普遍缺钙,与膳食中奶及奶制品少有关。经常吃适量奶类可提高儿童、青少年的骨密度,减缓老年人骨质丢失的速度。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经常吃豆类食物,既可改善膳食的营养素供给,又利于防止吃肉类过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及瘦肉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的重要来源。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摄人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吃肉食太多,对健康也不利。应当少吃猪肉,特别是肥肉、荤油,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会导致肥胖,反之会造成消瘦。体重过高易得慢性病,体重过低可使劳动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应保持进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体力活动较少的人应进行适度运动,使体重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膳食不应太油腻、太咸或含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及油炸、烟熏食物。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除食盐外,还应少吃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吃盐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病的危险。

7、饮酒应限量

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的危险。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孕妇和儿童应忌酒。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的食物。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