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入分析苏州市古城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对区域2000-2007年的火灾数据和消防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设计了区域性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增强区域火灾防控能力的建议和意见
主题词:火灾,城市,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引言
苏州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和经济大市,有许多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控保建筑。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消防隐患。2005年2月、10月接连发生两起用火不慎、玩火引发亡人火灾;2007平江区一民居房因电器线路故障引发火灾,造成一家七口死亡。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如何确保古城消防安全成为各政府和消防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说:“把古城保护好、利用好,使苏州传统历史文明生生不息、发扬光大、传之后世,这是苏州保持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所以,无论从发展火灾科学理论还是从地区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都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构成火灾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是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消防管理、制定消防法规、部署消防设施建设、进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本身因涉及孕灾环境和火源情况,存在大量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2、苏州市古城区概况
2.1城区现状
苏州古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园林之都”、“丝绸之府”之称,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在春秋时代的护城河范围内基本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区域面积约87km2,居住人口约77万。苏州古城区域内历史建筑遗存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耦园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控保护建筑700余处。古城先后划定了平江、山塘、拙政园、怡园和阊门五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相对于其他城市地区,该区域具有以下特点:(1)属于苏州的老城区。各类居民住宅总面积较大,且老居民小区住房面积占相当比例。建筑老化,结构易燃,电力设施、消防水源均存在问题;(2)区域内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相对迅速,总数中占较大比例且密集度较大,大部分集中于凤凰街、观前街、十全街等地区,且与居民住宅区相互交错,火灾危险性大;(3)外来打工人员较多,流动人口数量大,社会公众消防安全较弱;(4)近年来,老街巷集中整治大规模展开,老城区道路、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
2.2城区消防基本情况
2.2.1消防力量组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安全管理由政府负责,具体由平江、沧浪、金阊三个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实施,共有行政人员18人,为武警现役编制,负责全区消防宣传、检查、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和工程的消防验收等工作;下辖6支公安消防中队,武警消防官兵151人,消防车30台,负责全区的灭火救援任务,每个消防站的平均辖区面积近15km2,大于标准规定值。
2.2.2城市消防基础设施
消防给水主要依靠自来水公司市政给水管网,主干供水管线全部实现环状。管网工作压力为大于0.2Mpa,市政消火栓2914个,消火栓建设率达85%以上。并且古城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天然水系充足,没有特别严重缺水地区,消防码头建设数量较少。
三个行政区域统一纳入苏州市“110”指挥中心统一调度,集中接处警。并且有集群车载台7个,常规车载台21个;数字线(“119”火警线)60路,模拟线(“119”火警线)6路,火警调度专线15路,能够基本满足区域内火灾事故报警和通信调度需要。
2.2.3火灾原因统计分析
根据现行火灾统计规定,按发生原因可将火灾类别分为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吸烟、玩火、自燃、雷击、不明、其它。通过对2000年至2007年古城区火灾原因分析,折射、暴露出在火灾预防方面的薄弱环节。
表2.1古城区火灾原因统计分析(2000-2007)
2.2.4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区域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按性质分类统计如下:
①关系国计民生和交通广播、电视枢纽单位4个;
②公众聚集场所43个,其中宾馆饭店222个,公共娱乐场所219个,商场、市场70个,高层建筑24个,学校和幼儿园36个,医院18个;
③易燃易爆场所31个。
④文物古建筑、古典园林16个。
3、古城区火灾风险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对2000年至2007年间苏州市古城区火灾统计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根据火灾的主要影响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充分吸收前人工作成果中成熟、科学的部分,采纳实际工作中实用可行的部分,并且注意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地域单元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优点,设计了以下指标体系。
[1] [2] 下一页
【我要评论】
【大 中 小】 【打印】